清明养生,“小心肝儿!”
清明节又叫踏青节,在仲春与暮春之交,是中国传统节日,也是 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,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,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《黄帝内经》中明确提出“五脏应四时,各有收应。”简单来说,就是季节不同,对人体各方面的影响不同。四季养生强调人必须遵循天时变化,调养精神、饮食与起居,来适应四时的变化,以达到保养精神和元气、避免病邪侵害、健康长寿的目的。那在清明养生应该要注意什么呢?

Part 1
清明养生重在养肝
中医理论认为,春季与肝相对应,意思是春季的气候变化与人体的肝脏器官相呼应。由于春季气温回升,因此春季属于肝阳上升的时节,体内的肝气也将在清明之际达到 旺,这时人体内的肝火旺盛,部分人发脾气的次数也会增加。如果是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朋友,这时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,甚至诱发头痛、眩晕的症状,因此这时就不要进补了,一定要清淡饮食,以免肝火过旺,加重病情。
所以,清明养生首先要做好养肝工作。如果肝功能正常,那自然心情平和舒畅,病情也会稳定。
首先,我们可以用金银花、决明子、菊花泡水的方法来进行养肝。菊花具有养肝平肝、清肝明目的功效,特别适宜春季饮用;金银花性味甘寒,有清热解毒、疏散风热、消肿止痛的作用,还可缓解春季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、流行性感冒、扁桃体炎、牙周炎等病症;决明子所含的大黄素、大黄酚对人体有平喘、利胆、保肝、降压功效,并有一定抗菌、消炎作用。
其次,我们要多吃青菜。绿叶蔬菜在春季是有生发之象的,中医有“白色入肺,红色入心,青色入肝,黑色入肾,黄色入脾”之说。绿色蔬菜有利于养肝,所以清明要多食绿叶蔬菜,其中 为适宜的当属芹菜和春笋。另外,韭菜(韭黄更好)、菠菜也都适合此时食用。
Part 2
清明养生要夜卧早起
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“四气调神大论”里说:春三月,此为发陈。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,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赏而勿罚,此春气之应,养生之道也。也就是说,在春季,人们应该晚睡早起,以使神志随着春气而舒畅怡然,这是养生的自然法则,违背了就会伤肝。
Part 3
春季养生要省酸增甘
春季饮食一定要多加注意,因为春天本来就肝阳上亢,而酸性食物会使得肝气更加旺盛,肝旺则容易损伤脾胃,所以,春季饮食忌酸。酸性食物有羊肉、狗肉、鹌鹑、炒花生、炒瓜子、海鱼、虾、螃蟹等。

与之相反,春季可以多食用一些甜食,以能够甘温补脾的食物为 佳,比如山药、大枣、南瓜、糯米等。
——本文由中华老艾堂整理发布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!